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,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课堂设计,10月28日下午,吉林大学心理学博士胡远超在我校多功能报告厅做了题为“课堂‘心’ 思维——基于心理学原理的课堂设计”的专题讲座。讲座由熙莹副校长主持,全体教师聆听讲座。
胡远超把教学比喻成做菜,把教师比喻成厨师,指出了教学的两种心态:一种为专家心态,即“我做什么,你吃什么”,一种为服务者心态,即“你点什么,我做什么”,并强调教师应保持服务者心态,充分对接学生的需求。
胡远超针对课堂设计介绍了开发型、研究型、解决问题型、科普型四类课程定位的特征,讲解了如何针对受众对象的年龄、文化层次、所遇问题、内容与受众关系的紧密程度、兴趣点等进行课程定位,详细阐述了课程定位的名称设计、课堂设计流程以及教学积累素材的办法等。他介绍说,人类从心理学上分析有八类智能,包括语言智能、节奏智能、逻辑智能、空间智能、动觉智能、自然观察智能、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。教师不应只融入自己擅长的某一种智能,而忽略学生所拥有的其他智能,只有让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。
胡远超从课程的开场、中间、结尾三个环节出发,采用生动的案例,介绍了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,如:利益法、故事法、游戏法、参与法、热点话题等,使教师们受益匪浅。
许多教师表示,讲座生动,语言幽默,内容丰富、前瞻性强,使大家深受启发,深刻地理解了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,为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。

胡远超讲述课堂“心”思维